江苏监管局:江苏省科技金融赋能科创企业取得显著成效
江苏监管局调研发现,江苏省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积极推动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取得较好工作成效。
一、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江苏省注重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2023年,江苏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见》《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构建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又出台《关于深化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实施科技创新企业首贷贴息政策。各地也因地制宜加大对科技金融的制度供给。如,2023年苏州出台《关于推进苏州市科创金融发展的工作意见》,通过构建服务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借力资本市场、夯实发展基础等举措,推动科创金融发展,目标将苏州打造成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科创金融中心。
二、完善制度设计,健全科技金融服务机制
落实“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积极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细化职责分工、强化保障措施,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如,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了加强科创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意见和工作方案等文件,完善科技型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出台科技金融三年发展规划。江苏银行推出“科技金融22条”“人才金融10条”等系列举措。二是完善工作平台。通过成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中心等,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如,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打造省、市、县(区)三级协同服务科技金融工作体系。中信银行南京分行设立一级部门“科技金融中心”,配备券商、信托、税筹、审计等专业人才,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平安银行南京分行将“专精特新”领导小组,升级为“南京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建立4家科技专业团队定向开展科技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客群服务。金融机构仅在苏州就设立4家科技支行、58家科技特色支行,并成立全国首家科技保险支公司。三是优化考核激励。如,为拓展科技金融业务配备专项营销费用,对普惠科技型企业贷款给予减点支持,同时在考核时降低科技金融类贷款的拨备和风险资产占用系数,明确尽职免责要求。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支持科创企业的精准度
一是创新适配科技企业的审贷模式。苏州银行运用苏州市“科创指数”评价体系,推出“科创指数贷”和“科创指数线上贷”产品。工商银行苏州分行推出科创审模式,从“看过去”转变为“看未来”、从“看销售”转变为“看技术”,大幅压缩审批时间,最快仅需一周。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定制“科创积分贷”产品,与科技主管部门联合,依据企业的科创积分给予贷款增信。二是数字化赋能,精准锁定客户群。各金融机构通过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不断增强对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建立了“掌上数字实验室”。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通过CRM数字化赋能工具,引流科技型企业,助力软件产业研发。
附件下载: